一、課程理念
(一)學生從探索歷程中成長
探索教育以學生為主體,學生即是探索者,從探索的過程體驗成功與失敗,並從中發現自我,進而獲得自我滿足和成就感。強調學生獨立思考的重要性,以及啟發富含想像力的創新思維,也期望學生能夠藉由群體互助合作,合力達成目標。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索教育核心價值如下:
1.無論是個人或團體皆強調自我發現的重要性。
2.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發覺問題,並發揮創意思考如何解決問題。
3.著重行動與實踐,從探索中得到經驗,而學習的責任在學生本身。
4.鼓勵學生發展互惠的群體關係,彼此尊重與協助。
5.學生從成功的經驗獲得成就感,亦鼓勵學生從失敗的經驗獲得學習。
6.探索教育的本質便是要合作,從討論產生共識,到分工合作,共同完成目標。
7.以多元性的學習型態,給予學生不同的挑戰。
(二)教師是探索歷程的引導者
在探索教育中,教師的角色為引導者,負責指導學生所需的知識和技能,而不是提供路徑和答案。教師應該提供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,以及師生之間彼此交流的平台。促使學生間能夠取得共識,相互合作,完成課程所賦予的學習任務。
(三)課程屬性
在課程的屬性上,除了需符合探索教育的核心價值外,校訂課程亦考量本校既有的課程、師資、特色、資源等要素。其中從數學、自然科學、科技等領域的課程教學,結合自然科展、獨立研究、創意發明展等校內外的競賽活動,本校多年來已累積不少教學經驗與相關資源。為了使本校教師能夠精進教學,以及讓學生更有組織系統的培養問題發覺與解決、規劃執行與實踐、符號運用與溝通、資訊科技與應用、群體互動與合作等素養。我們期望藉由探索教育課程讓學生不僅只是獲得知識性的傳遞,而是深化實際的體驗與感受,真正達到做中學的具體實踐。
二、課程目標
(一)探索生活中事物的特性與變化,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,進而展現自我。
(二)樂於發現問題,並透過有系統的思考與規畫,嘗試解決問題,且應用於生活。
(三)善於藉由各種媒介與表徵符號表達感受與想法,並能與群體分工合作。
(四)善用資訊科技協助探索事物,或訓練邏輯思維,進而解決問題。
三、課程架構(各年級主軸內容說明+架構圖)
- 一年級感官觀察:培養學生善用眼、耳、鼻、手等感官,觀察生活周遭事物,並能透過口說、文字等方式表達體驗感受與觀察發現。
- 二年級觀察分類:藉由撲克牌的表徵觀察與分類操作訓練,培養學生系統化思考的能力。並透過撲克牌的設計,激發學生創造思考與動手實踐的能力。
- 三年級精熟與創意:以Strawbees和骨牌的組裝排列為媒介,經由精熟嘗試→發現錯誤→除錯修正的問題解決歷程,奠定群體互動與合作基礎,精進學生系統化思考與問題解決的能力。
- 四年級組裝與設計:藉由積木教具的組裝設計,除了培養動手做的習慣,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,也啟發學生機械動力、能源運用,以及基礎電學的概念。
- 五年級測量與歸納:製作測量工具,探究能源議題,並將記錄分析與規納成校園能源地圖。
- 六年級感測與應用:藉由程式感測器與雲端應用,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與問題解決能力,並探究感測器如何應用於生活事物上。
四、課程設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