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課程理念
情緒教育領域課程秉持「自發」、「互動」及「共好」的理念,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,透過「核 心素養」的落實,各教育階段學科內涵的連貫與跨領域/科目間的統整,引導學生進行體驗、 省思、實踐與創新等學習活動,建構內化意義,涵養利他情懷。
具體而言,情緒教育領域課程屬於南大附小校定理念之「優雅」願景下的直系發展課程,「優雅」願景之目標為「從自我了解起步,培養正向人際互動能力,提升人文關懷的情意教育。」
情緒教育領域課程為符應本校學生需求、教師需求並配合社會發展及國際趨勢,在課程與教學設計上,發展跨學科與跨領域/科目的統整課程,並在領域課程學習內涵中納入「情緒感知」、「社會技巧」、「正確抒壓」、「情感教育」等概念,以彰顯本領域在新一波課程中的特色與價值。為有效達成統整學生學習經驗的目標,教師宜多採協同合作的教學模式,發展統整性的課程方案,並善用多元的教學方法,重視學生學習與發展的歷程,啟發學生對情緒教育的學習動機,培養自我管理與尊重他人的素養,以促使學生適應現在與未來的生活。
二、課程目標
基於上述理念,情緒教育領域課程具體的課程目標如下:
(一) 提升情緒感知與辨識能力並促進自我發展
從認識情緒與了解自己的情緒,到分辨他人的情緒,進而預測情緒,從情緒預測行為。期許孩子能處理自己的情緒,並進行情緒管控。此外,能夠瞭解壓力的成因,監控自己是否處在壓力當中;覺察壓力對自我情緒的影響,培養面對壓力的正確態度,運用抒壓技巧,輔助自我情緒穩定。
(二) 學習正向溝通能力與社會技巧
了解正向表達的意涵,覺察自己表達的風格,分辨他人發表、分享與評論的正負向感受,善用多元溝通技巧,以正向表達方式提升正向情緒,並維持良好人際關係。在社會技巧的培養方面,運用基本溝通技巧,學習人際互動、衝突排解、兩性互動、學校適應及社會適應等相關情境的對應技巧,營造和諧互動的團體生活。
(三) 情感教育並培養問題解決之能力
理解情感關係對情緒的影響,明白自我、家庭、友伴、師生與伴侶之情感關係的維持與經營,學習使用同理心來感受不同關係的立場,以求真正的理解及尊重他人。除此之外,培養不同情境與事件下的問題解決能力,提升孩子從行為預測結果之能力,並能對選擇的行為結果負起責任,以成熟的態度整理情緒,適應社會。
三、課程架構(各年級主軸內容說明+架構圖)
為落實課程目標,本領域的內涵包含三個「主題軸」及六個「主題項目」,領域學習內涵架構如下:
四、課程設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