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校校訂課程主題為「自主探索 體驗學習三『生』有『幸』福之全人實踐」,「三生」係來自於對社會情境解析所得出之「生命」、「生活」、「生態」等三環主軸,依循著杜威「生活即教育」,「社會即學校」的理念,本校認為教育活動首先必須符應社會情境,而後亦才能用之於適應社會情境,進而加以改造,而「生命」、「生活」、「生態」則是當前社會情境最為重要的內涵,亦充分符合十二年國教課程「自發」、「互動」與「共好」的理念,課程架構如右圖。 | ![]() |
「生命」層面是對人本質的尊重,將自己也將他人視為自為目的存在,而非達成其他目的的工具;「生活」層面則著重在於學習與他人的互動,以及如何在尊重團體的規範下成就自我,達致團體共善;而「生態」層面則是人類做為地球住民一分子的責任,學習能平等地對待其他不同形式的生命樣態、社會族群,以維護人類得以永續生存的生態、共善環境。
至於「有幸福」係指學習應以追求「幸福」為目的。根據亞里斯多德的主張,追求幸福是人生的目的,一個值得過的、理想的或幸福的生活,就是依據最完滿的德行而活。而德行是一種「內在善」,不同於需要來自於他人給予的「外在善」,內在善是一種來自於實際參與與真實實踐才能達到的結果,例如學生認真讀書固然可以得到父母讚許,但要得到父母的讚許卻還有許多方法,例如掃地,因此得到讚許是讀書的外在善,但要能獲得求知的樂趣,卻非得要努力踐行讀書不可,因此對讀書而言,獲得父母師長的讚許是讀書的外在善,獲取知識的樂趣則才是讀書的內在善了。
歸結而言,本校校訂課程在於透過對社會情境三層面-「生命、生活、生態」的體驗學習,讓學習成為成就兼俱內在善與外在善的幸福人生的歷程。